靜電,是一種處于靜止狀態的電荷。
在干燥和多風的秋天,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:晚上脫衣服睡覺時,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,而且伴有藍光,見面握手時,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,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,令人大驚失色;早上起來梳頭時,頭發會經常“飄”起來,越理越亂,拉門把手、開水龍頭時都會“觸電”,時常發出“啪、啪”的聲響,這就是發生在人體的靜電。
產生的原因:
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組合而成,而原子的基本結構為質子、中子及電子。
將質子定義為正電,中子不帶電,電子帶負電。
在正常狀況下,一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,正負電平衡,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。
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種能量如動能、位能、熱能、化學能等的形式作用會使原子的正負電不平衡。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摩擦實質上就是一種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。
有些情況下不摩擦也能產生靜電,如感應靜電起電,熱電和壓電起電、亥姆霍茲層、噴射起電等。
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只要接觸后分離就能產生靜電,流動的空氣當然能產生靜電。為什么流動空氣會產生靜電呢?因為空氣也是由原子組合而成,所以可以這么說,在人們生活的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產生靜電。
要完全消除靜電幾乎不可能,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靜電使其不產生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