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元器件按其種類不同,受靜電破壞的程度也不一樣,最低的100V的靜電壓也會對其造成破壞。近年來隨著電子元器件發展趨于集成化,因此要求相應的靜電電壓也在不斷減弱。
人體平常所感應的靜電電壓在2-4KV以上,通常是由于人體的輕微動作或與絕緣物的磨擦而引起的。也就是說,倘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帶的靜電電位與IC接觸,那么幾乎所有的IC都將被破壞,這種危險存在于任何沒有采取靜電防護措施的工作環境中。靜電對IC的破壞不僅體現在電子元器件的制造工序當中,而且在IC的組裝、遠輸等過程中都會對IC產生破壞。
集成電路元器件的線路縮小,耐壓降低,線路面積減小,使得器件耐靜電沖擊能力的減弱,靜電電場(Static Electric Field)和靜電電流(ESDcurrent)成為這些高密度元器件的致命殺手。同時大量的塑料制品等高絕緣材料的普遍應用,導致產生靜電的機會大增。日常生活中如走動,空氣流動,搬運等都能產生靜電。人們一般認為只有CMOS類的晶片才對靜電敏感,實際上,集成度高的元器件電路都很敏感。
靜電對電子元件的影響:
① 靜電吸附灰塵,改變線路間的阻抗,影響產品的功能與壽命。
② 因電場或電流破壞元件的絕緣或導體,使元件不能工作(完全破壞)。
③ 因瞬間的電場或電流產生的熱,元件受傷,仍能工作,壽命受損。